全球矿业的变与新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矿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动态时刻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近期,全球矿业领域可谓是风起云涌,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政策调整,正在重塑着矿业的发展格局。
2025 年 2 月 24 日,一则消息震惊了全球矿业市场: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钴,作为一种在现代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刚果(金)的钴产量在全球占比极高,其出口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全球钴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此次暂停出口,旨在应对国际市场供应过剩导致的钴价持续低迷。政策自 2 月 22 日生效后,钴价迅速做出反应。截至 3 月 13 日,钴价已达 26.1 万元 / 吨,较 2 月 24 日涨幅达 64.15% ,这一价格走势不仅影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也引发了市场对钴资源未来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矿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征收管理的角度,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规范和引导。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督工作的通知》,将锆、铪、钛、锰、钽、镓、萤石和晶质石墨 8 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纳入海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进行管理,凸显了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视,从资源管理的层面,为当地矿业发展指明方向。这些政策调整,反映出中国在矿业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和对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再把目光投向新疆,这里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突破。国家下达新疆 “十四五” 14 个矿种找矿目标全部提前完成,6 个矿种超额完成。2025 年,自治区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出资 9.17 亿元,围绕油气、铁、锰、铬、钒、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部署项目 181 个。目前,全区有中央和 13 个省(区、市)的 286 家地勘单位、矿业企业 1.5 万多人开展勘查工作,形成了轰轰烈烈的 “找矿大会战” 局面。这一行动不仅提升了新疆在国内矿业领域的地位,更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些发生在全球各地的矿业动态,无论是刚果(金)的钴出口政策调整,还是中国各地的矿业政策变化和找矿行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矿业的发展走向。它们反映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矿业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矿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刚果(金)钴出口政策震荡全球钴市
(一)钴资源的全球地位与刚果(金)的关键角色
钴,这种略带神秘色彩的金属,在现代工业的舞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制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磁性材料和催化剂的关键原料,尤其在新能源产业中,钴更是不可或缺。在锂离子电池里,钴作为正极材料的关键成分,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为新能源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全球钴资源的分布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而刚果(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国的钴矿储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长期以来,其钴矿产量更是占据全球总产量的 60% 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像 Mutanda 铜钴矿、Kamoya North 钴矿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型钴矿,源源不断地为全球市场输送着钴资源。
(二)出口暂停原因剖析
近年来,国际钴市场的供需天平逐渐失衡,供应过剩的阴云愈发浓重。一方面,随着全球矿业投资的增加,新的钴矿项目不断投产,尤其是刚果(金)和印尼等主要产钴国的产能迅速扩张。例如,2024 年洛阳钼业在刚果(金)的钴产量达 11.4 万吨,同比翻倍,印尼的镍钴伴生矿产量也快速释放。另一方面,钴的主要消费领域 —— 三元电池市场,却面临着需求萎缩的困境。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突破,逐渐抢占三元电池的市场份额,2024 年国内三元电池装车量占比降至 25.3%,单月最低跌破 20%。同时,去钴化技术趋势也在加速,电池企业纷纷研发低钴 / 无钴电池,进一步压缩了钴的需求空间。
在这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钴价持续低迷。从 2022 年硫酸钴价格曾一度升至 12 万元 / 吨左右的高位,到近年来价格不断下跌,钴市场陷入了价格困境。为了稳定国内钴产业,提升钴价,刚果(金)政府果断出手,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希望通过减少供应来重塑市场供需平衡。
(三)对全球钴价的短期冲击
刚果(金)暂停钴出口的消息一经传出,全球钴价应声而起。2 月 25 日,长江现货 1# 钴报价 15.5 万元 / 吨 - 17.9 万元 / 吨,均价 16.7 万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涨 6000 元 / 吨;上海地区 1# 钴报价 16.2 万元 / 吨 - 17.2 万元 / 吨,均价 16.7 万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涨 5000 元 / 吨。截至 3 月 13 日,钴价已达 26.1 万元 / 吨,较 2 月 24 日涨幅达 64.15% 。
这一轮钴价的急剧上涨,犹如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全球钴市场。对于下游企业而言,成本压力陡然增大。以三元动力电池为例,根据兴业证券测算,钴价每上涨 60%,理论上单台新能源汽车三元动力电池成本将提高约 1000 元左右。这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着减产或停产的风险。
(四)对中国钴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消费国和精炼国,约 80% 的钴原料依赖进口,其中刚果(金)是主要来源地。刚果(金)的出口暂停,无疑给中国钴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内冶炼企业首当其冲,面临着原料短缺的风险,部分厂商可能被迫减产,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危机之中也蕴藏着机遇。一些有远见的企业,通过多元化库存策略及海外资源布局,成功缓冲了短期冲击。洛阳钼业在刚果(金)运营的 TFM 和 KFM 铜钴矿提前完成了出口钴产品储备,可暂时满足客户需求;腾远钴业则通过安全库存和贸易商渠道补充原料,短期内生产压力可控。同时,这一事件也促使中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升伴生钴回收效率,加强钴回收技术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印尼红土镍矿伴生钴提取技术的成熟,更为中国企业实现供应链多元化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矿业:政策驱动与区域突破
(一)政策调控与规范发展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 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管理成效与发展态势。它以详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和精炼的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过去一年自然资源工作在矿产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和新进展。
在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调整方面,四川省和海南省的举措备受关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财政厅、省税务局、财政部四川监管局、人行四川省分行,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通知的出台,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非税征管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全面实施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2023 年 5 月 1 日,推进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改革。然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部门职责边界不清、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基层实践中出现欠费处置难、征管效率低等堵点。四川省的这份通知,及时对费源信息填报、征收信息反馈、滞纳金计算、退库管理、欠费催缴等关键环节予以明确,为全省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收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有效地解决了改革过程中的难题 。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督工作的通知》,则将重点放在了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上。该通知将锆、铪、钛、锰、钽、镓、萤石和晶质石墨 8 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纳入海南省重要矿产资源进行管理,深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在新增资源量、储量年度报告、闭坑储量、评审备案等管理方面强化了指导和监督。同时,通知明确加强矿产资源开采治理和监督管理,要求市县主管部门重点监管矿山 “边开采、边修复” 情况,矿山企业需按年度制定并落实修复计划,确保费用合理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既保障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了海南省在矿产资源管理上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新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斐然
新疆,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下达新疆 “十四五” 的 14 个矿种找矿目标,已全部提前完成,其中 6 个矿种更是超额完成任务,这一成果无疑是对新疆找矿工作的高度肯定。
在能源矿产勘查方面,新疆成果显著。阿克苏市沙井子 3 区块新增天然气 600 亿立方米,准南煤田玛纳斯河 — 三屯河新增煤层气 653 亿立方米,乌鲁木齐市柴窝堡凹陷项目新增天然气 1000 亿立方米,且末县江尕勒萨依新增页岩气 1053 亿立方米。油气企业也持续发力,在准噶尔盆地玛湖、金龙、春风等 12 个油气田取得重要进展,新增了一批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玛湖凹陷等 10 个勘查区块有重大油气发现,有望新增更多资源量。
大型资源基地建设同样成绩突出。2023 年以来,新疆重点勘查评价了和静诺尔湖铁矿、哈密牛毛泉钛铁矿、和田大红柳滩锂矿、和田火烧云铅锌矿、乌恰萨瓦亚尔顿金矿、且末巴什干克金矿等一批大型矿床,新增了大量资源量。2023 年,新形成和巩固了巴楚 — 阿图什十亿吨级铁、千万吨级钛等 12 处大型资源基地;2024 年,又新形成哈密尾亚 — 牛毛泉十亿吨级铁、千万吨级钛等 6 处大型资源基地。这些大型资源基地的建设,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矿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
2025 年,新疆在找矿行动上继续加大投入,自治区财政出资 9.17 亿元,围绕油气、铁、锰、铬、钒、钴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部署项目 181 个。目前,全区有中央和 13 个省(区、市)的 286 家地勘单位、矿业企业 1.5 万多人参与勘查工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 “找矿大会战” 局面。各方力量的汇聚,为新疆的找矿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也预示着新疆在未来的找矿工作中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三)政策调整背后的深层逻辑
这些政策调整和区域找矿突破行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和战略考量。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将战略性矿产资源纳入重要管理范畴,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和开采治理监督,有助于保护我国有限的矿产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在合理开发方面,明确各部门在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征收管理中的职责,规范征管流程,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稳定、有序的政策环境。这有助于引导企业合理规划开发活动,避免因政策不明晰或征管混乱而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行为,促进矿产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之一。无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矿山 “边开采、边修复”,还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确保矿产资源产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是重要的战略考量。新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成果,新增的大量能源矿产资源和大型资源基地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能源资源的自给率,降低了对外依存度。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矿业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球矿业的发展前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在资源供应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5G 通信、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钴、镍、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资源供应中断或成本上升。例如,刚果(金)暂停钴出口事件,就给全球钴供应链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资源供应的脆弱性。
技术创新将成为矿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加速融入矿业领域。AI 找矿技术的应用,有望变革传统的矿产勘查范式,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智能矿山的建设,将实现矿山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矿山的安全性和环保水平;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进步,将使低品位难选矿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然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研发成本高、技术转化难度大、人才短缺等。
政策协调也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国政府在制定矿业政策时,需要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寻求平衡。一方面,要加强对矿业的监管,规范矿业开发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矿工权益;另一方面,要出台鼓励政策,支持矿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矿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同时,国际间的矿业合作与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各国应加强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协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推动矿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