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格矿业年报全景:营收利润双降下的产业布局亮点
(一)业绩数据背后的产业态势
藏格矿业 2024 年的年报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51 亿元,相较于上一年下降了 37.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5.80 亿元,同比降低 24.56%。不过,在整体数据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 150.83 亿元,较年初增长了 7.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也增长至 138.65 亿元,增幅为 6.18%,资产负债率更是低至 8.20%,展现出良好的财务稳健性。
(二)核心业务的不同表现
藏格矿业响应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号召,上调氯化钾生产计划至年产量 105 万吨。实际生产 107.30 万吨,完成率 102.19%;销售 104.49 万吨,完成率 100.28%。面对价格波动,公司 “降能耗、提效率” ,全年氯化钾平均销售价(含税)2305.66 元 / 吨,销售成本 1167.06 元 / 吨,近三年销售成本稳定,巩固了钾肥业务作为业绩 “压舱石” 的地位,为公司在矿业市场稳健发展提供基础。
报告期内,藏格矿业优化碳酸锂生产工艺,尤其是吸附工艺环节。公司碳酸锂产量 11566 吨,销量 13582 吨,平均售价(含税)8.50 万元 / 吨 ,平均销售成本 4.10 万元 / 吨,毛利率 45.44%。公司还被指定为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交割厂库,利于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业务渠道。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碳酸锂市场需求变化,藏格矿业靠工艺优化和市场布局在竞争中立足。
藏格矿业参股的巨龙铜业在 2024 年持续扩大铜精矿产能,全年生产铜精矿 16.63 万吨。受益于巨龙铜业业绩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约 19.28 亿元的投资收益,为公司业绩的韧性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巨龙铜矿二期改扩建工程目前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预计将于 2025 年底投产。届时,归属藏格矿业权益的矿产铜产量将达到 9.2 万吨 / 年至 10.8 万吨 / 年,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绩。铜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从电线电缆到电子设备制造都离不开它,巨龙铜业的产能扩张,如同为藏格矿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利润空间的大门。
(三)产能拓展与资源储备的战略布局
藏格矿业在老挝万象钾盐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公司已取得老挝万象塞塔尼县和巴俄县区 157.72 平方公里钾盐矿的储量证,对应的氯化钾资源量约为 9.84 亿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向老挝能矿部矿管司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同步开展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在项目建设方面,公司完成了 200 万吨 / 年氯化钾一期项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围绕 “采 - 选 - 充 - 化 - 综” 平衡方案提前启动了项目建设前期的水电路保障性工程,优先推进供电工程。这一项目的推进,不仅能为公司带来新的产能增长,还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资源储备,增强在全球钾肥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全力推进西藏麻米错项目施工准备与技术创新。基建上,完成土建钢结构总承包合同签订前置条件及施工用水配电等基础工作,配套能源站建设推进地勘等前置手续办理,确保项目核准后可立即全面开工。技术层面,聚焦提锂工艺优化,完善除杂纳滤技术路线,申报 8 项发明专利、编制 20 余项操作规程并多次现场验证,有效降低投资成本。西藏麻米错盐湖锂资源丰富,藏格矿业开发该项目,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潮流,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
藏格矿业通过西藏藏青基金完成对国能矿业 39% 股权收购及工商变更,实现 21% 穿透持股。国能矿业拥有西藏阿里龙木错和结则茶卡两大盐湖采矿权,碳酸锂储量 390 万吨,氯化钾储量 2800 万吨,碳酸锂储量居世界前列,两盐湖采矿证续证已完成。结则茶卡盐湖规划年产 6 万吨锂盐,1 万吨氢氧化锂产线在建;龙木错盐湖规划年产 7 万吨锂盐,已取得环评批复。此次投资完善了藏格矿业锂资源布局,有望使其在未来锂市场竞争中占优。
二、紫金矿业铜矿新突破:资源版图的重大扩张
探矿成果的行业意义
紫金矿业在福建省的探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近日获得的 “紫金山矿区东北矿段铜矿勘探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意见书,标志着福建近 20 年来最大斑岩型铜钼矿的诞生。该矿累计探获铜钼矿石量 3.4 亿吨,铜金属资源量 133 万吨,钼金属资源量 9 万吨。这一成果不仅为紫金矿业的资源储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铜资源的保障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铜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新的大型铜矿的发现,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进口铜资源的依赖,增强我国在国际铜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这也为福建当地的矿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技术实力驱动的资源开发
紫金矿业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探矿成果,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公司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自主研发的 “固转液” 技术成功攻克了低浓度钾资源提取的难题,让原本难以利用的低品位钾盐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就像是为资源利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盐湖提锂领域,紫金矿业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超高锂镁比、超低浓度卤水提锂这一世界性难题,公司的科研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使锂收率达到 95% 以上,并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一步法” 提锂工艺,可一次性得到电池级碳酸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紫金矿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大力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利用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不仅提升了资源开发效率,还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紫金矿业与藏格矿业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且具有广阔的协同发展空间。双方共同持有巨龙铜业的股权,在铜矿资源开发上已经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巨龙铜业的高质量发展。紫金矿业在铜、金、锌(铅)及银等资源储备和技术上的优势,与藏格矿业在盐湖提锂及钾资源开发领域的独特技术优势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这种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专长,减少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开采成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的快速转化。在锂资源领域,紫金矿业的广泛业务布局和丰富市场渠道,将为藏格矿业的锂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双方可以在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度合作,从锂矿开采到锂产品加工再到市场销售,共同应对行业波动,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两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将对整个矿业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协同、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矿业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行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矿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矿业成本高企,技术工人短缺,通胀传导以及能源设备价格上涨等因素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了较大压力。此外,矿业税上调与 ESG 合规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优质矿产资源稀缺性加剧、并购溢价攀升和供应链地缘风险等问题,也使得企业在资源获取、生产运营与政策合规层面的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同时,钾、锂等矿产资源的价格受市场需求、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这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藏格矿业为例,2024 年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公司碳酸锂业务的营收和毛利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而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矿业企业都因成本上升和价格波动,面临着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
行业发展的机遇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矿业也迎来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对锂、铜等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据相关研究预测,到 2040 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锂的需求量在 73 万吨左右,到 2050 年的需求量在 88 万吨左右,对铜的需求也将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大幅提升。此外,国家 “双碳” 战略的推进也将为矿业的绿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矿业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紫金矿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一步法” 提锂工艺,可一次性得到电池级碳酸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就是矿业企业抓住机遇实现发展的典型案例。
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行业的挑战和机遇,矿业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高资源储备量,保障资源的稳定供应。藏格矿业积极推进老挝钾盐矿项目、西藏麻米错盐湖项目以及对龙木错与结则茶卡盐湖项目的投资,不断拓展资源版图。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紫金矿业自主研发的 “固转液” 技术攻克了低浓度钾资源提取的难题,藏格矿业围绕碳酸锂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都体现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拓展市场渠道,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企业要高度重视 ESG 合规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的背景下,矿业企业只有积极践行 ESG 理念,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四、结语
藏格矿业在 2024 年虽然面临着行业周期波动的挑战,但通过在钾肥、碳酸锂和铜矿业务上的战略布局和产能拓展,展现出了较强的战略韧性。紫金矿业的铜矿新突破则进一步彰显了其在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矿业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藏格矿业和紫金矿业等企业应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把握发展机遇,为我国矿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