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城市动脉的贯通密码
第 18 条盾构区间的收官之战
环球工程机械网讯,2025 年 4 月 8 日,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合肥西站至史河路站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 18 条盾构区间的全面闭合。这条总长 47.5 公里的 "L" 型线路,通过 18 次地下穿越,将新桥国际机场与新合肥西站两大枢纽串联,构建起城市中心与空港组团的 "黄金通道"。作为 “都市圈通勤交通网重点工程”,S1 线大致呈 “L” 型走向,西北起于寿县蜀山产业园站途经寿县、长丰县、庐阳区、蜀山区东南止于蜀山区五里墩站。线路建成后,新合肥西站到新桥机场将只需 20 多分钟,极大地方便市民交通出行。
穿江越岭的技术突围
在合肥西站~史河路站区间,盾构机需穿越既有 3 号线隧道、望塘污水处理厂等敏感设施。施工团队创新采用 "土压 - 气压临界结合 + 封环止水" 模式,在 660 米富水砂岩层中实现毫米级姿态控制,地表沉降严格控制在 ±3 毫米以内,创造了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掘进新标杆。此前,在国际小镇站至航空产业园站区间左线施工时,同样面临类似难题,该区间左线全长约 1872 米,盾构机从国际小镇站始发,先后下穿花莲路、地下管线、绿廊桥等多处风险源,其中在 340 环至 780 环段需穿越共计 660 米的富水砂岩层,存在隧道喷涌风险,地面沉降和盾构姿态控制难度大。为确保该区间安全顺利贯通,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合肥轨道精心策划,多次邀请专家进行论证评审,最终选择了 “土压、气压临界结合,封环止水” 掘进模式,当土舱内平衡土压力提供不足时,及时采取气压保压措施来保持平衡,有效控制盾构掘进姿态,并在盾构机每拼装两环管片后进行 “封环止水”,有效减小了隧道喷涌的风险,最终顺利穿越 660 米的富水砂岩层 ,实现洞内隧道姿态可控、地表沉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完成区间贯通目标。此次合肥西站~史河路站区间的成功贯通,是对这一技术模式的再次成功运用和验证。
二、冀中能源 "峰峰号":煤矿掘进的破局者
西部矿山的智能革命
拜城 “峰峰号” TBM 盾构机的投运,在新疆南疆地区掀起煤矿掘进的技术革命。这台总长 90 米、重 460 吨的庞然大物,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与中煤第三建设联合打造,最大开挖直径 5.53 米,配备国内领先的刀盘刀具监测系统,可在 f=7-15 硬度岩层中实现日均 15 米的掘进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 3 倍以上。该盾构机刀盘刀具监测系统通过在刀盘和刀具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磨损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刀盘和刀具的工作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链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经过复杂算法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刀盘和刀具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这种实时监测和分析,避免了刀盘和刀具的过度磨损或突发故障,确保掘进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凭借先进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掘进方式的效率瓶颈,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戈壁滩上的装备传奇
从设备入场到调试成功,建设者克服地域差异、场地限制等多重挑战,在 + 1500 米运输大巷完成 4863 米岩巷掘进工程。设备入场前,拜城县峰峰煤焦化公司先后建成了大规格、高质量的组装硐室、步进硐室和始发硐室。设备入场后,联合中煤三建公司全力以赴推进设备安装调试,严格按照《煤矿 TBM 安装技术规范》,制定了详细的安装计划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明确了装配工艺和安装顺序。工作人员从零部件的清理、标识,到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任务布置,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细致入微,科学有序地将设备化 “整” 为 “零”,通过大批量的运输,逐步将各组装零件运送到组装硐室,随后进行紧张的安装,对机械、液压、电气等系统进行了精细化作业,反复检查调试各部位的螺栓力矩、液压管路密封性以及电缆路径,最后成功将盾构机各部件化 “零” 为 “整”。经过全面的空载运行调试和模拟运行,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主驱动系统等十余个系统逐一接受了严格测试,达到了安全稳定运行条件。通过模块化组装、智能化监测,不仅缩短矿井改扩建周期,更将作业人员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深部巷道安全高效开采的新纪元。
三、铁建重工 "波兰之星":欧洲市场的中国方案
阿尔卑斯山下的中国智造
在波兰利马诺瓦 - 克莱恰尼隧道施工现场,一台由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正稳步推进,它是波兰首台通过 ATEX 防爆认证的隧道掘进机,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在欧洲市场的闪亮名片。该设备集成实时监测、自动化控制等一系列尖端技术,为隧道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度与效率。刀盘作为盾构机的 “切削先锋”,采用仿生学设计理念,模仿自然界中高效切削的生物形态,优化了刀具布局与切削角度,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精准开挖,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松软的土层,都能应对自如,为波兰 “98 分钟交通圈” 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种仿生学设计不仅提高了刀盘的切削效率,还降低了刀具的磨损,延长了刀盘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从认证到认可的跨越
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跨越欧盟严苛的技术与安全标准。为使盾构机符合 ATEX 防爆认证要求,铁建重工研发团队对设备的防爆系统、渣土处理等 12 个关键模块进行专项优化。在防爆系统上,采用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隔爆型外壳等多重防爆措施,确保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下的绝对安全;渣土处理系统则通过改进输送方式、增加分离装置,实现渣土的高效、环保处理。波兰副总理 Dariusz Klimczak 在盾构机始发现场由衷赞叹:“这台设备不仅是先进技术的输出,更是中欧基建合作的新典范。” 从一纸认证到赢得当地政府与市场的高度认可,铁建重工以技术实力书写了中国盾构机的出海传奇,也为中欧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
四、中国盾构的全球征途
三大标志性工程的背后,是中国盾构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从城市地铁到矿山巷道,从国内攻坚到海外突围,中国盾构机正以每年 30% 的技术迭代速度,重塑全球地下空间开发格局。当 “峰峰号” 在新疆戈壁轰鸣,当铁建重工设备在欧洲隧道掘进,这些钢铁巨龙不仅打通了物理空间,更架起了中国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的桥梁。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盾构必将在全球地下空间开发中书写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