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商变更尘埃落定:西部矿业集团完成核心领导层更替
(一)变更详情与企业背景速览
环球工程机械网6月11日讯, 6 月 6 日,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张永利正式卸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务,由王海丰接任,同步伴随部分高管调整。作为青海省属重点国企,公司成立于 2000 年,注册资本 16 亿元,业务涵盖矿产资源投资、进出口贸易等,由青海省政府国资委等四大股东持股,旗下控制玉龙铜矿、锡铁山铅锌矿等核心资产,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此次变更标志着集团在国企改革深化期的关键人事调整。
二、张永利卸任:十年掌舵勾勒矿业发展轨迹
(一)任期贡献与行业印记
张永利(1965 年生,教授级高工)自 2015 年执掌西部矿业以来,主导了多项战略布局:推动玉龙铜矿二期扩建,使铜精矿产能提升 40%;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四川呷村银矿、新疆白山泉铁矿等优质资源,累计新增有色金属储量超 500 万吨;带领公司连续 8 年入选 “中国企业 500 强”,2024 年营收突破 700 亿元。其卸任源于 2025 年 6 月 3 日青海省政府的职务调整决定,系国企领导人员正常轮岗机制的体现。
(二)卸任背后的战略转型信号
张永利的离任正值集团面临资源开发周期波动与绿色转型压力的关键节点。2024 年公司因玉龙铜矿三期手续延期、金属价格波动等因素计提资产减值 2.33 亿元,叠加国企改革 “双百行动” 深化,管理层需更聚焦科技赋能与风险管控。此次调整被视为公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过渡标志。
三、王海丰接棒:技术派管理者开启新增长周期
新任掌舵者的专业履历与管理逻辑
王海丰(1973 年生,地质高级工程师,硕士)拥有 20 年矿业一线经验,历任玉龙铜业董事长、集团常务副总裁等职,深度参与过西藏玉龙铜矿探矿增储(新增铁矿资源量 1500 万吨)及青海锡铁山智能化矿山改造项目。其技术背景与国企管理经验的结合,契合当前矿业行业对 “安全环保、数智转型” 的核心诉求。2025 年 1 月起,他已率先推动成立西矿成都信息技术公司,布局矿山数字化解决方案。
战略方向前瞻:资源深耕与产业升级
王海丰的施政纲领或聚焦三大方向:
1、核心项目加速:推进玉龙铜矿三期年采矿量 3000 万吨项目落地,打通 “探矿 - 采矿 - 冶炼” 全产业链;
四、高管团队同步调整:构建年轻化、专业化管理架构
变更详情与团队特征
此次高管变动涉及 13 人次调整,包括副总裁、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新任高管平均年龄 48 岁,较调整前下降 3 岁,其中赵福康(40 岁,本科)接任总裁,贾延强(42 岁,西藏玉龙铜业原党委书记)等一线管理者进入核心层。值得关注的是,财务负责人由注册会计师王伟担任,显示公司对风险管控与资本运作的重视。
管理变革的深层逻辑
高管团队的 “换血” 旨在解决 2024 年暴露的套保亏损、资产减值等问题,通过引入具备项目实操经验的技术型管理者,强化内控机制与市场研判能力。例如,新任副总裁程新峰曾主导青海西矿建筑安装工程智能化改造,其加入或将推动集团工程建设板块降本增效。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国企改革与资源安全的双重考验
对行业与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矿业集团,此次人事调整被视为青海国资系统优化布局的缩影。王海丰团队或将更紧密对接国家 “双循环” 战略,利用香港、上海贸易平台扩大有色金属进出口规模,2025 年目标实现境外营收占比突破 25%。同时,其在地质勘探领域的专业优势,有望助力青海盐湖锂资源、祁连山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
投资者与市场关注点
短期来看,2024 年底大额计提与管理层变更可能引发业绩波动,但长期利好在于:新任团队对核心资产(玉龙铜矿估值超 500 亿元)的深度理解,叠加国企改革释放的效率提升空间。机构预测,2025 年公司铜精矿产量有望增长 12%,带动毛利率回升 3 个百分点。
结语:在周期波动中锚定高质量发展
西部矿业的高层换届,不仅是一次管理权的交接,更是矿业国企应对资源安全挑战、践行 “双碳” 目标的主动变革。随着王海丰时代的开启,这家扎根西部 25 年的 “矿业劲旅” 能否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间找到新平衡,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本文只作为信息传递,不作投资建议,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