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天和研制并用于福州市滨海快线项目建设的第10台盾构机顺利贯通机场站—机文风井区间右线。该项目开工以来,中交天和已陆续投入直径8.58米盾构机11台,担负全线超60%的隧道掘进任务,是福州市目前成功应用的最大直径盾构机。目前,10台盾构机已完成区间贯通,1台进入冲刺阶段,为福州市滨海快线项目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9月1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交天和积极响应号召,研制并投入70余台套盾构机、海上风电嵌岩钻机和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船(DCM)等重大装备,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填补行业空白,新型嵌岩钻机助力海上风电发展
2020年,在莆田市平海湾海上风电场和平潭县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中,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新型海上风电嵌岩钻机完成国内海上最大直径嵌岩单桩钻孔作业,仅用26天就刷新了超大直径III型嵌岩单桩钻孔新记录,还创造了单次成孔直径7.32米嵌岩钻孔新记录。该钻机最大提升力900吨,最大转速9转/分钟,最大扭矩4000千牛·米,钻孔最大直径可达10.4米,远超国内外当时同类装备钻孔直径4.7-6米。采用智能化掘进控制系统等,操作更便捷,实现掘进作业一键启动,解决了海上风电桩基础嵌岩掘进速度慢、排渣效率低、装拆钻杆时间长、一次钻孔直径小的难题。该钻机的成功问世,不仅填补了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嵌岩装备空白,也对世界海上风电领域大直径单桩嵌岩基础工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并于2022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进入核电领域,开启水下排水隧洞盾构机海底“长征”
漳州市核电厂3号、4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排水隧洞单条长5.2千米,是我国目前核电领域最长水下排水隧洞。建成后,将为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助力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战略。为此,中交天和研制直径8.87米“神盾一号”“神盾二号”盾构机,均搭载环流分层逆洗、泥水仓可视化、双路自动保压系统、整圆铰接密封及紧急气囊、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等特殊配置,确保在超复杂超高水压地层实现超长距离掘进。盾构机从始发基坑向海底连续掘进,至终点里程在洞内弃壳后拆机运出。截止目前,两台盾构机已分别掘进700余米,创造了在上软下硬、强风化地层单日最高掘进20米的优异成绩。
突破“掐脖子”技术,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船(DCM)与日韩装备同台竞技
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船(DCM)集地下土体切削搅拌、水泥浆液精准注入、高低浆液喷口互换、环保处理系统、智能化控制作业等高端技术于一体,是填海、海港、跨海大桥、海上机场、海上垃圾堆场等涉海重大工程建设不可替代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装备。长期以来,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标准与技术被日韩垄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突破“掐脖子”技术,中交天和自主研制中国首艘双机全智能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船(DCM),采用重型双处理机配置,一举打破日韩技术垄断。在香港机场三跑道建设中,该船日均处理软基量为日韩装备的1.5倍,而整船造价仅为日韩装备的一半。2017年,该船通过江苏省机械协会新产品鉴定,认定“中交天和双机全智能海上深层环保软基处理船(DCM)属自主研制的海底深层软基加固特种装备,重型双处理机系统、全自动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海底深层土体切削搅拌、船舶恒张力锚泊定位系统、快速自动调倾系统等,填补国内空白,属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该船通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首台套认定,被授予“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证书。截止目前,该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
打破日本垄断,让祖国宝岛台湾用上国产盾构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市场都没有采用国产盾构机的实例。2018年,台湾业主计划向日本企业购买2台盾构机,用于忠孝桥输水管道工程建设。中交天和获知这一消息后,热情邀请台湾业主前来考察,决心借此机会将国产盾构机推向台湾市场。“深受震动!我们看到了中交天和超凡的工程装备研发和建造实力!”经实地考察,台湾业主为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盾构机的强大实力和一个个成功应用的实例所折服,最终选择与中交天和合作。2019年初,中交天和为台湾忠孝桥直径1500毫米输水干线管道盾构统包工程研制的2台直径2730毫米土压平衡盾构机通过验收。掘进过程中,虽遭遇意外大型钢构物、高强度混凝土块等重大障碍,但2台盾构机凭借可靠的质量和卓越的性能于2020年4月提前45天贯通隧道。这是国产盾构机首次进入台湾市场,一举打破日本盾构机在台湾长达30余年的垄断。
用于福州市地铁2号线建设的盾构机需下穿闽江,被业内专家称为“世界级难题”。穿越地层部分与承压水相连,盾构机尾需承受巨大压力,随时可能引发渗漏水,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同时,闽江地层被暗流冲刷严重,地质状况时有突变,部分区域与闽江水系直接相连,掌子面水压难以控制,掘进作业风险难以想象。此前,在福州市地铁1号线建设中,盾构机贯通闽江耗时约一年。中交天和为福州市地铁2号线研制的2台泥水平衡盾构机,仅用时4个月就顺利贯通闽江,不仅大大缩短了合同工期,还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福州市滨海快线作为省域重要城际轨道交通线路,起于市火车站,止于大鹤站。建成后,市中心与滨海新城于在30分钟内即可完成通达,市火车站与长乐机场仅约40分钟即可实现往返。掘进过程中,盾构机需下穿包括机场高速公路在内的重大风险源超80处,对地表沉降幅度要求控制在10毫米内。中交天和技术团队认真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作业,不断优化掘进参数,顺利穿越全部风险源并将地面沉降幅度控制在毫米级,实现对地表的零“扰动”,做到作业安全的“零”预警,并创造单月掘进531米的全线最高掘进记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3年12月28日发布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陆海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完善海运通道,推动福建沿海对台客货运枢纽设施提级扩能,推进两岸客货运输便利化;推动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连接通道,加快推进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丝路海运”“福建中欧班列”服务闽台物流运输能力,构建国际贸易物流新通道。如今,两岸融合发展已日渐成为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民心统一”的切实举措。进入新时代,中交天和将持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重大装备优势,聚焦两岸地下空间资源集约化利用和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通促融,以融促统,坚定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